一、企业最怕的不是“没单”,而是“结不了账”
无论你是做生意、跑工程、提供服务,还是从事供应链配套,如果你面对的是:
-
完成交付了,对方却迟迟不付款;
-
多次催收无果,对方总说“下周一定”;
-
每次联系都被推脱“财务不在”“流程没走完”;
-
你甚至开始担心:这笔账是不是要不回来了?
这就是现实中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户面对的最大痛点:账款迟迟未结,现金流被卡死。
二、账款拖欠的真实影响有多大?
-
影响上下游付款:自己收不回账,拖累供应链;
-
支付压力上升:员工工资、租金、水电等硬性支出压力巨大;
-
信用风险增加:在行业内被贴上“资金链紧张”标签;
-
法律风险隐现:若你拖欠上下游账款,对方也可能起诉你。
因此,面对“账款迟迟未结清”的情况,不仅要催,还要“有理有据、合法有效地催”。
三、账款迟迟未结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?
1. 付款周期内临时拖延
合同写了30天付款,对方“晚一点”,但有付款动作。
2. 超出付款周期仍未到账
合同明确规定付款日,早已超过10~30天,对方仍未支付。
3. 拒不支付型拖欠
对方已明确“不承认债务”“拖到明年”“老板跑路”等,进入“拒付态度”阶段。
四、账款催收的标准合法流程应该怎么走?
第一步:电话/短信提醒
轻度拖延可通过业务员或财务主动提醒付款节点。建议保留沟通记录截图或录音。
第二步:书面催款函
若对方持续推脱,可发送正式催款函,注明:
-
欠款金额;
-
合同编号或发货日期;
-
要求付款日期;
-
法律后果提醒。
此函可通过微信、邮箱、快递等方式送达,形成法律证据。
第三步:发起律师函
如对方仍不回应,可委托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函,正式提醒违约责任与将采取的法律措施。
第四步:发起诉讼/仲裁
具备以下材料时可正式起诉:
-
合同/协议;
-
发票、送货单或服务完成证明;
-
对账单、收款记录、沟通记录;
-
营业执照复印件等企业资料。
提起诉讼时还可申请“财产保全”冻结对方银行账户、车辆等资产。
五、账款追讨过程中的关键法律支持依据
-
《民法典》第五百七十七条:债务人应当履行支付义务,拒付即构成违约;
-
《仲裁法》《民事诉讼法》:合法债权可向人民法院主张保护;
-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》:发货凭证、签收单、微信聊天记录均可作为有效证据。
六、如何防止账款长期无法收回?
-
明确合同付款条款:建议附加“逾期利息”“违约责任”;
-
多签对账单、收货确认单:增强证据链条;
-
发票和发货时间控制合理间隔,防止“账期无限拉长”;
-
提前设置催款节点,非到期才催,而是分阶段跟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