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债务滚雪球,催收电话让我彻夜难眠
2025年初,我欠下的 20651元债务 已经让我彻底崩溃。
每天醒来,手机上的催收短信堆满了屏幕:
“您已逾期,尽快还款,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!”
这些冷冰冰的文字像锤子一样敲击着我的心。
更让我恐慌的是,那些电话并不是打给我的,而是直接联系了我的朋友和家人。
那一刻,我感到羞愧、愧疚,甚至有些绝望。
直到一个深夜,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词—— 停催协商。
它像一根稻草,让我在债务深渊中看到了些许光亮。
二、停催24个月,这个机会真的能救我吗?
停催,这个词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。
我立刻联系了债务平台的客服,询问能否申请停催分期。
电话接通后,对方的语气很冷淡:
“您现在需要提供收入证明,确认确实无力偿还。”
我紧张地回答:“我刚失业,没什么收入,这种情况可以协商吗?”
对方停顿了几秒,说:“提交最近三个月的银行卡流水,并说明生活开支。”
挂断电话后,我赶紧联系了专业机构汇邦管家,咨询是否可以申请 24个月停催期。
顾问耐心地告诉我:
-
第一步: 整理债务资料,包括收入证明、支出清单、医疗费用等;
-
第二步: 计算债务总额、利息比例,明确债务现状;
-
第三步: 明确协商诉求:停催24个月,期间无需还款,避免催收。
三、协商成功了,我真的松了口气吗?
几天后,我接到了协商机构的电话:
“你的停催申请已经通过,未来24个月内无需还款,也不会有催收电话。”
听到这句话,我松了一口气,可随之而来的,是更多的不安。停催协商, 债务协商, 停催申请
“停催24个月,意味着两年后我依然要面对这笔债务,而我现在手里没有一分钱存款。”
顾问给出的建议是:
-
第一步: 每个月至少存500元,建立备用金账户;
-
第二步: 找一份兼职工作,不管是外卖还是跑腿,攒下还款资金;
-
第三步: 每三个月联系债务方,确认停催协议仍有效,避免突发催收。
四、停催期间,这些催收骗局差点让我掉进坑里
停催协议生效后的第一个月,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。
对方自称是“债务催收中心”,声音冷冷地说:
“你的债务已经涨到28000元了,如果今天不还,将对你进行起诉!”
我愣住了,冷汗一下子冒了出来。
“不是已经停催了吗?怎么又涨了?”
对方不耐烦地说:“停催只是暂时,你的债务依然有效,今天必须还款,否则就上门催收!”
我几乎准备转账。
可就在这时,我突然想起顾问曾提醒过我:
“停催期间,不会有任何催收电话。如有陌生来电,请第一时间核实对方身份。”
我赶紧挂断电话,拨打债务平台的热线。
对方确认:“那并不是我们的催收电话,你刚才差点被骗了。”
我长出一口气,心脏跳得飞快。
债务没有消失,停催只是暂时,我依然需要小心翼翼。
五、两年后,我还清了债务吗?我的心里没底
2025年年底,停催期即将结束。
这两年里,我找了几份零工,送外卖、做家教,攒下了 9000元。
尽管这笔钱还不足以还清20651元的债务,但至少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。
协商机构的顾问再次联系我:
“停催期结束后,你可以申请二次协商,或者分期还款。
但这次,不要再拖延,主动联系债务方,争取更多减免。”
我深吸一口气,拨通了债务平台的电话:“您好,我想申请二次协商。”
对方的声音依然冷冰冰:“请提供最新收入证明,我们将重新审核您的债务状况。”
我点点头,心里反复念着:“这次,我不会再拖延。”
六、负债人如何走出困境?三个实用建议
-
主动协商,不要等到催收升级:
-
债务越拖越大,早协商早解决,避免利息滚雪球。
-
-
整理债务,制定还款计划:
-
每个月存入备用金,哪怕只是一百两百,也能缓解未来的还款压力。
-
-
警惕催收骗局,不轻易转账:
-
停催期间,如果接到陌生电话,不要轻信,先联系原债务方确认真伪。
-
停催期结束后,我还能做些什么?
停催期并不是债务免除,而是给你一个喘息的机会。
我仍需面对 20651元 的债务,还要承担未来的不确定风险。
如果你现在也像我一样,正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,不妨主动联系专业机构,规划还款方案,争取更多缓冲时间。
债务协商机构告诉我:
“你已经走出第一步,坚持下去,债务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。”
这句话我牢牢记在心里。
债务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一味逃避、不敢面对。
拨通电话、咨询协商、整理债务,这是我迈出的第一步。
接下来,我还会一步步走下去,直到彻底还清债务。